“扫清迷惑,指明”——众专家解读《IAS全球血脂异常诊治建议》

发布日期:
2013-10-17
作者:

北京大 学人民医院 胡大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安贞医院 赵冬,解放军总医院 叶平

出处: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3年10月17日 C5
摘要:

10 13 日下午,《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立场报告:全球血脂异常诊治建议》(下简称“建议”)中文版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叶平教授分别解读了“建议”令他们感到“眼前一亮”的要点内容。

 

ATP “难产”,IAS新建议价值凸显

胡教授介绍,近年来血脂领域新证据大量涌现、学术界与临床实践中关于血脂异常干预存在诸多争议、而众所期待的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四次报告(ATP )一再推迟,在此背景下IAS近期颁布的“建议”令他爱不释手。“建议”由ATP 专家委员会主席、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格伦迪(Grundy)教授主持撰写,其专家组的15名成员具有权威性和全球代表性,特别是包括来自日本、印度、土耳其等亚洲国家的代表,以及我国赵冬教授。“建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读来很“解渴”。

 

专家说:“建议”的要点与新意

尽管“建议”未采用欧美指南已成惯例的证据分级,但并非不重视证据,而是更贴近临床需求、更考虑到治疗个体化。把指南从“法律”或”圣经”位置回归到对医生决策的“建言”。“ 建议”指出,干预高胆固醇血症和血脂异常的目的是降低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不仅包括冠心病,还包括病因、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相同的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建议”分一级和二级预防两部分,一级预防的推荐主要基于多年积累的流行病学、遗传学、基础研究和极有限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据。“建议”特别指出有些指南过分强调药物干预,而不重视生活方式改变,强调重新构建生活方式与药物干预二者的平衡,优先强调生活方式治疗。“建议”充分尊重和强调区域差异性和不同人群危险(population risk),鼓励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自己的指南,危险评估亦应结合具体情况。“建议”旗帜鲜明地捍卫“胆固醇学说”,“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而不应片面强调炎症、氧化应激等其他机制,不应过分强调他汀的降胆固醇之外效应。“建议”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目前深入人心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定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类型,而其他血脂指标[如载脂蛋白BApoB]或炎症相关指标[C 反应蛋白(CRP]则不建议常规检测。“建议”坚持危险分层策略,但强调长期或终生危险评估优于目前常用的十年危险评估。赵冬教授称适用于国人的长期危险评估模型将于近日发表。“建议”将他汀列为唯一有充分临床研究证据的降胆固醇药物。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置顶